
永修吴城镇渔民修补渔船 记者童梦宁摄
近日,永修县吴城镇的徐其洪等渔民反映,上世纪九十年代已划入捕捞证捕捞范围的杨天池、饶河口、黄梅汊3个湖因处于鄱阳湖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今年被明确列入禁区,6月20日开渔后,他们不能再进入捕鱼。此外,包括永修在内,涉及鄱阳湖4个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的鄱阳、余干、进贤、都昌、庐山市及南昌县等多地的逾十万渔民也被限制进入相关“禁区”捕鱼。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率先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3月8日,《农业部关于推动落实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要求今年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施全面禁捕,争取在2年时间内使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捕捞渔民全部退捕,实现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范围内永久全年禁止生产性捕捞作业,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进行全面禁捕,通江湖泊和其他重要水域实行限额捕捞制度,以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
鄱阳湖作为我国最大淡水湖,也是长江重要的通江湖泊,如何落实渔民“退捕转产”工作,备受关注。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管办就此数次派人赴鄱阳湖区了解、收集有关退捕转产渔民数据。江西涉及鄱阳湖4个水生生物保护区的10余个县(市)区渔业渔政部门积极响应上级政策,在开展“禁捕转产”调查摸底工作中,发现保护区禁捕及其渔民转产转业涉及面广、量大、任务重,系重要而艰巨的社会工程,呼吁省级和国家级层面针对渔民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部分渔民退捕转产遇困惑
4月21日,记者来到永修县吴城镇渔业大队。该大队近300户渔民均持有捕捞证,1300余名渔民中,年轻的大多在外务工,中年渔民则靠传统捕鱼养家糊口。徐其洪告诉记者,他全家4口人,2个女儿在读高中,他和妻子捕鱼是全家唯一收入来源。在气候及水情状况稳定的环境下,每年捕鱼收入可达六七万元。
吴城镇渔业大队干部熊尚民、刘俊表示,大队1300余人的身份既是渔民,也是农民,但他们无田无山,不能像别的农民一样可享受田地、山林补贴及农机补助等国家惠民政策。有些渔民曾打算从事龙虾等水产养殖,可是仅凭自身力量,解决不了场地及养殖投入等难题,属地政府部门也无力扶持。
随后,记者从鄱阳、余干、进贤、都昌、庐山市及南昌县等地了解到,这些地方的渔民在退捕转产中均存在类似的困惑及难题。
建议纳入鄱阳湖生态体系建设
永修县渔政局渔政股股长熊洪谋向记者介绍,该县系鄱阳湖区传统的渔业大县之一,渔业人员约6000人。由于缺乏具体有效的扶助政策和措施,且渔民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老龄化等问题,转产转业空间十分狭窄。
鄱阳县渔政局局长助理孙京波则告诉记者,该县共辖鄱阳湖可捕捞水面111万亩,沿湖涉及20个乡镇,有专业渔村18个、副业渔村70个,渔业人口达37941人,系全省最大的渔业县。他说,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就提出“保护渔业资源,帮助渔民转产转业”的号召。如今该县一些占据地理位置优势的渔村已走向转产转业之路,许多年轻人纷纷转行谋生,但一些中年渔民仍坚守捕捞行业。
多个湖区县(市)区均建议,针对渔民群体特殊情况,省级层面应制定统一、操作性较强的转产转业扶助政策,确保渔民转得了,收入稳定。永修县提出,筹建渔民转产转业帮扶基金,确实可行的,给予贷款帮助或担保;给50岁以上的渔民办理医保、低保及养老保险;建立“护渔员”队伍,吸收中青年渔民,以此解决其医保、养老及工资;加强实用技能免费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谋求新职。
鄱阳县渔政局则认为,鄱阳湖区逾10万渔业人口分布在沿湖18县(市)区,人口多,牵涉面广,渔民转产转业任务重,系一项重要而艰巨的社会工程,应当量力而行,逐步推进,分类实施。此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渔民作为鄱阳湖生态体系中重要一环,建议省级层面将渔民转产转业纳入鄱阳湖生态体系建设,在发展现代生态工业中着重解决渔民就业问题,在发展生态农业中积极建设新渔村,以渔业、渔村为基础打造休闲渔业和渔业旅游。
将成立联合调研组解决转型
据了解,江西鄱阳湖区涉及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共有4个,即鄱阳湖鳜鱼翘嘴红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及鄱阳湖长江江豚、鄱阳湖银鱼产卵场、鄱阳湖鲤鲫鱼产卵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师大教授王东林表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人口最为密集,城市和产业最为集中,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而环鄱阳湖不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周边省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用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问题。若赣鄱生态一旦发生病变,长江中下游就可能“半身不遂”。根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国家层面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及针对鄱阳湖区渔民出台产业扶持等相关政策。
省农业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长江流域地区,江西系经济欠发达省份,而保护区禁捕涉及的渔民群体数量庞大,面临退捕转产的困难较为突出。当前江西农业部门根据自身职能就渔民生产等方面做相关统计工作,而涉及如何转型就业、社会保障、生态补偿等根本性问题,将报请省政府成立一个由多个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开展专项调研,分门别类列出哪些问题分别由地方政府、省政府及国家层面予以解决。记者 童梦宁
色情 | 广告 | 假冒身份 |
政治 | 骚扰 | 其他 |